1988年9月14日,这一天被写进了中国军队的历史,也许你并未察觉,但在那天,中南海怀仁堂充满了久违的庄重气息。三十三年未见的军衔肩章,在新一代将军、校官、尉官肩头再次亮相。你可能想不到,曾经拥有军衔、又毅然取消军衔,再到跌跌撞撞恢复制度,这背后的风波,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大片。中国军队的军衔制到底为什么一波三折?再变三变,表面风轻云淡,实际上又在藏着怎样的玄机?今天,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。
取消军衔制,恢复军衔制,支持的有理有据,反对的也能说出一箩筐。1955年,全国大授衔,“名分”这个词头一回用在千千万万参军人身上。大家笑着喊着“终于脱掉了灰不啦叽的旧军服,换上板正的新军装!”可,没过十年,这身新衣服忽然被下了架。反对者说,这不就是学国民党那一套吗?官大一级吆五喝六,还指不定会拖垮军队干劲。支持者也不甘示弱,谁都知道,没清楚的等级,打仗时谁听谁的?这两种声音,像在拔河,一直也没个消停。制度就像一挂钟摆,荡来荡去,正在哪头停下,谁也说不准。
那年头,军衔制刚推出来时,满军队里都是新鲜劲。有经验的老兵得了“章”,小伙子们有了奔头。可好日子没过多久,各种问题也冒了头。有人埋怨:“我拼死拼活干着营长的活,却连正连的军衔都混不上!”职务和军衔脱节,谁都感到膈应。这就像你明明是班长,却身份证上只写个班级代表,心里能不堵吗?老百姓一看军队官兵,干活的是一拨人,拿章的是另一拨;说不清谁主谁次。大伙论起来:军官划等级,到底是分明了指挥,还是真的让开会拍板的多了几个说头?各执一词。尴尬的是,干部们为评军衔闹得脸红脖子粗,老百姓则看热闹不嫌事大,“你们咋还闲的吵这些,打仗还不是命都要豁出去!”
后来的事情表面平静,实则风浪没断。军队的“红与专”“官兵平等”气氛早在抗战、解放战争时扎了根。那时一个皮大衣,谁冷谁穿,管你副营正团,关键时刻都一样。可军衔制一来,有人觉得气氛变了:“帽子上多了颗星星,走路都带风,大家还怎么同甘共苦?”不少干部内心别扭,“我们打天下时,讲的是团结、靠的是互信,这会子弄出个等级,长官有章,战士没章,能一样吗?”不少上了岁数的老党员、老干部更是坚决反对:一朝有军衔,莫非成了新贵族?老底子那会儿,谁家不是同吃同住,一路打下来的?毛泽东说得干脆:“那块牌牌,早该丢掉!”当时取消军衔制,大家心里松了口气,仿佛回到了熟悉的老样子。从外表看,全军将士又穿上了“解放帽”,不分你我他,大家一条心。但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?
转折悄悄来了。谁都以为没军衔,队伍更团结,结果一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,全暴露了!那天禄平县山路上,坦克、步兵、炮兵挤成一锅粥。几个班争着先走,谁也不让谁,最后干脆堵在一块儿。127师的师长张万年跳出来吼:“我是师长,听我指挥!”可下一秒,全场鸦雀无声——然后,没人理。大家琢磨:师长?你说你是就是?咱们又不认你脸,只看谁年纪大、肚子大。若不是后来有人认出他,这队伍怕是闹到天黑也挪不动。“没章没明显标志,光靠自觉,就一个乱字!”这事后怕得张师长直冒冷汗。如果敌人这时一炮打来,咱们的后果简直不堪设想。问题还不只是打仗,这衣服都一样,就怕平时认错领导、战时听错号令。外交场合也麻烦,去外国访问,人家一见“解放帽”,也搞不明白谁高谁低,排个座次全靠猜。这一下子,问题“连锁反应”全出来了:战场指挥困难、国际礼仪混乱、干部心里也憋着气。军委开会,大家直言不讳,这锅到底谁来背?经历过血与火的将士们清楚:“没等指挥员喊开炮,先被自己人‘晃悠’晃死!”种种尴尬和啼笑皆非,终于压倒了“平等”的天平。恢复军衔制,已经刻不容缓!
眼看局面理顺了一大半,没想到新难题又来了。要恢复军衔,先得裁军。当年五十年代,光是抗美援朝后队伍就是六百多万。军队大如国企,想再评“名分”,得先瘦身。于是八十年代初裁军,三两年下来,六百万削到三百多万,到了1988年终于腾出手来分军衔。可评起来又不是小打小闹——谁授衔?谁落空?一大批地方领导兼着军职,有人说,既然在部队挂名,是不是也该理直气壮地穿军装、拿大章?老干部发电报直言:“我倒无所谓,但咱们地方书记也要被认可。”“得道多助”的建议一出,中央拿不定主意。有人看着公道,有人琢磨若授了衔,将来没了军职,军衔还要吗?拿去新单位,别人怎么看?不给,老同志心里不服气。这类棘手问题,估计只有邓小平同志才能一锤定音。他横下一条心:“地方书记一律不授衔!”好像一刀切掉了所有扯皮的话头。可实际操作,军功怎么排?五十年代血战出来的大将元帅拿得光明正大,可八十年代成批军官除个别参过战,大多平平淡淡就升了职,哪里来的大将元帅材料?授衔又不能太随意。为此来来回回数年,最终成了“三等十一级”,历史翻开新一页。
真要说,这军衔制的事儿,正方说得天花乱坠,什么“便于指挥国际接轨激励将士”,听着都很有道理。可实打实一看,让一帮老革命弃了军功,讲求职务与级别“规范化”,表面光鲜亮丽,其实也不过是换了一身行头。现在裁军、优化结构,讲的还是精兵简政、面子好看。头衔分高低,咱们小时候玩泥巴也知道,名字是给别人叫的;关键时打不打得赢仗,真生死关头,有没有一颗心。都说将军“肩头的章不重要,心里的章更重要”,这道理倒是真的。大将元帅不是光靠评定出来的,是从一场场硬仗里拼出来的。那些说着恢复就恢复,说取消就取消的,嘴皮子溜得很,真到了雪地里啃窝头、前线里拼刺刀,你去让他们排排级别试试。只要全军上下人心齐,标志多两颗少两颗又有啥用?所以,光有军衔制,真能解决一切问题?你信吗?
给你换顶帽子,贴个肩章就能让部队战斗力狂飙?要真是这样,世界上还需要什么刀山火海?你怎么看,有人认为制度只是“外在”,无关痛痒;有人觉得,没有铁一般的秩序就别想强军梦。你站哪头?快来评论区说说,军衔制的回归,究竟是实打实的现代化,还是又一次华丽转身?
通弘网-手机炒股配资软件-靠谱的实盘配资平台-安全炒股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